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上週看完的書

第一次看對岸的教養書
感覺相當特別
但不覺得有甚麼隔閡
挺受用的

另外有很深的感觸就是
這跟剛上完的MTP (基礎管理課程)中的帶人技巧極度相似
難怪MTP老師說
工作上帶人和帶小孩的方法是一模一樣

小小摘錄一下喜歡的部分


孩子可以「逗」,但不能「捉弄」
捉弄其實就是一種霸凌
只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遇到這類事情 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

人人都說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催逼兒童吃飯是無益的
反而會進一步破壞食慾
請相信孩子知道自己該吃多少
把應該給孩子吃的東西端上桌
但他吃哪一種 吃多少 就是他自己的事

讓孩子自己吃飯 不要餵
孩子一歲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飯
父母不要把心力用在給孩子餵飯上
只需用在收拾被孩子弄亂的爛攤子就可以了
經常餵飯會影響孩子的食慾
而且影響兒童手部技能和肢體技能的發育

不要和孩子在吃飯的問題上談條件

管制越多 孩子越難自我管理
不管 才是教育的藝術
不尊重兒童最典型的一個表現就是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導或干涉太多
孩子的正常生長秩序都被打亂了
尊重孩子
學會放手
無為而治
人生來不是為了讓別人去管的 自由是每個人心裡最珍愛的東西
兒童應該舒展它們的天性
無拘無束的成長

家長少說廢話 孩子才會認真對待你有用的話

對於必須讓孩子承受的一點痛苦(如打針) 大人的原則有
1. 平靜自若 不要表現出焦慮
2. 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
3. 如實相告,不誇大也不隱瞞
4. 激發他的勇氣
5. 絕不使用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童年時代的每一種體驗都會在生命中留下痕跡
教育孩子沒有「小事」
每件小事都會深刻地影響著孩子成長的「大事」

不要因為孩子聽話才愛他
不要因為他取得好成績才欣賞他
更不要因為他不順我們的心就去打罵他
對孩子的尊重是無條件的
他犯了錯
便就事論事

孩子說謊不外乎兩個原因
一個是模仿大人
一個是迫於壓力
如果孩子出現說謊的習慣
家長一定要先自我反省

家長在思考改變孩子的問題時
切入點永遠應該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傾聽孩子的心聲
做「聽話」的父母
想辦法引導他們用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培養兒童獨立思考的能力
讓他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不要陪寫作業
讓孩子產生對作業的責任感
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磨損
爸媽「抽身」,孩子更專注於學習

家長一著急就會替孩子做決定,這是錯誤的
人的天性是願意遵從自己的思想,排斥來自他人的命令

對孩子偶爾犯的小過失不要大驚小怪
內心一定要堅定一個想法
它只是個「小事」,不是個「錯事」
孩子的成長需要經歷這些「小事」
所以,只要鼓勵孩子改正就可以了
不要責怪,也不要經常提起

培養孩子主動的習慣
孩子每犯一種失誤
讓他親自去感受到失誤帶來的不便或損失
才會產生相應的調整需求
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樣
致使兒童無法養成好習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嘮叨和指責

說話是本能
閱讀是習慣
既然是習慣
就要從小做起

閱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
閱讀是「悅」讀才有效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
想要他排斥甚麼,就去強迫他
你要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想一想
感受一下什
什麼才是誘惑
如果你總是站在家長的角度上想問題
就很容易一次次把誘惑變成指令
一次次地失去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木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