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

這是最近看完然後非常喜歡的書
簡單的說
是這位美國作者到法國當媽媽的觀察與親身經驗

觀察細膩 筆觸詼諧幽默 時而溫暖 時而犀利 

讓我常常陷入思考又常常忍俊不住
因為對作者提出的法式觀點有高度共鳴

所以讀來非常享受
強力推薦

----------------------------------------------------------------------------------------------------------------------------------------------------

以下是小摘要

法式停頓:
讓寶寶學著安撫自己,培養小嬰兒的耐心,但這不等於讓寶寶大哭很久。 

寶寶什麼都懂:
嬰兒是具有理性的動物,聽得懂別人說的話,你/妳可以好好跟他/她說話、跟他/她溝通。

等一下:
延遲滿足,讓小孩學習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幼兒有很好的認知能力,只要大人給他/她們機會學習就可以了)

「等待」不只是一項重要的技能,更是一切教養的基礎。 

適當地說「不」:
法國父母對說「不」並沒有甚麼糾結的情緒,法式教養的一大準則就是「孩子必須學習面對挫折」。

若希望孩子快樂,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他們體會挫折,他/她們必須從小就意識到他/她們並非世界上唯一的人,應該在對的時機做對的事。

法國父母樂於培養孩子獨一無二的性情,但他/她們心中有個理所當然的原則:唯有心理不健康的小朋友才會恣意哭鬧,一被拒絕就崩潰,或是一直煩人和亂抓東西。適時的對孩子說「不」,可以避免孩子被無限的慾望宰制。
 
法國家長通常將孩子偶然的無理要求視為「突發奇想」,也就是小朋友衝動的一時興起,既是沒道理的奇想,法國父母也就能勇於拒絕。

框架:
教育是一個不容動搖的框架,而在框架裡頭,要給孩子無拘無束的自由。

節奏
嬰兒應該融入整個家庭的生活節奏,所以出生四個月後,用餐時間會慢慢與家庭一致。 

在法國,四個月大後的寶寶用餐時間為 (法國人不說餵食或餵奶,而是用餐) 早上八點、中午十二點、下午四點、晚上八點。

 平衡:
天底下沒有完美媽媽,法國媽媽懂得減輕自己的負擔,妥適的處理自己的歉疚感。唯有媽媽保留適度空間,避免時時干預,孩子(包含嬰幼兒)的內在才能發展得更健全。

找到生活的「平衡」對法國人來說,平衡的意思就跟均衡飲食一樣,別讓生活中任何一部分的壓縮到其他事。 

一位法國媽媽說:「我從來不會去想自己做得夠不夠多,因為我真的覺得自己做得夠多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木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