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和爹媽一起
看了 おくりびと (送行者 禮儀師的樂章)
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說電影之前
先抱怨今日秀泰影城
應是希望縮短電影散場時間
它在影片最後一幕出現後
馬上亮大燈
讓還沉浸在電影情緒中眼鼻紅通通的我
完全措手不及
突地驚恐
然後生氣
呼呼
真是太不體貼啦

回歸電影

好看好看喔
劇情單純
溫馨詼諧不太灑狗血
老中代演員們恰如其分的精準演出
非常厲害

久石讓的音樂超棒
悠揚沉穩的大提琴搭配輕柔鋼琴
配合不同情境畫面
十分動人
想買原聲帶喔

邊看電影
心中一直想的是「山形」在哪兒呢
剛一查
原來是在東北部啊
難怪冬天這樣冷

喜歡「石文」的故事
也喜歡廣末涼子在片中的演出

「美香」應該會是男人心目中非常理想的另一半吧

推薦推薦啦

最後
分享一篇影評


影評:死亡遊戲【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作者:陸厚成 評分:84分 (值回票價!) 

經濟不景氣失業人口暴增,甚麼樣的工作,都被翻出來重新洗牌一次。【送行者】剛好搭上這波低潮,描述殯葬業─納棺師的故事,這個靠死人錢吃飯,人人畏懼視為牛鬼蛇神的低賤行業。可是卻意外地,蘊含對生命禮者的尊重和價值。

日本在電視演藝工業盛行之下,製作出的電影大抵可以看見許多電視節目的雷同效果,其中不外就是劇中人物時常落入一連串尷尬的窘境,也算得糗境,就此拉出畫面對比的發噱笑果。

如當紅一線男星妻木夫聰,同樣得在【魔幻時刻】裡飾演倒楣到家的黑道小弟,和【請神容易送神難】專職衰尾道人。【重金屬搖滾雙面人】裡的松山健一,純愛系音樂不受歡迎,被逼上梁山玩起重金屬。松隆子和柴崎幸,不論在【Hero】、【嫌犯X的獻身】等,都很難脫離傻大姐的笨形象。

很怪,日本觀眾就吃這一套,他們喜歡螢幕上看著喜歡的演員們「幹盡倒楣事」,用他人的荒謬愁苦,來建築自己的快樂。

【送行者】也不脫這種「歡唱衰尾」的戲謔模式,加上納棺師這種冷門行業的奇觀添色,足以在影像上敲起一陣強大漣漪。本木雅弘飾演的大悟,就是符合上述要旨的大衰咖,失業的他領著我們(跌跌撞撞地)進入納棺師的殯葬世界。

這種戲謔玩法當然不能蓋棺定論一口否決,事實上要能夠玩得好,並且玩的巧,最後還能撞進觀眾心坎裡,才是高能編劇的門道。

失業的大悟認清自己音樂極限,在樂團解散後,和妻子(廣末涼子) 回到故鄉山形重新出發,找工作意外踏入殯葬業。從本來百分之一百「想要逃」,到認識納棺師工作之於生命關懷後的自我接納,還必須面對親友對他工作歧視,甚至乎,大悟在這份工作中,從而關注到失去父親的童年陰影。春華秋實,宛如一場人生際遇的生命巡禮。

就職業與現實人生衝突性來看,電影的確引發不少笑料。大悟先從報紙上看見「旅途協助者」的招募廣告,到面試時,上至社長(山崎努)下至秘書(余貴美子)對這個行業、這份工作「不能說的秘密」趣味。在納棺師這個開不了口的模糊地帶,為了挽留人力資源,大悟帶著履歷坐下來不到三秒,就立刻被社長錄取。薪水高不說,面試當天就有錢可拿。

及至大悟第一天上班拍攝的「業務用DVD」和正式上工有如【火線追緝令】的屍蹤現場,絕對讓你拍案叫絕+笑破肚皮。

單論納棺師工作而言,除了將死者抬放進棺木,替死者淨身、換新衣,化上素雅的淡妝,雖然不盡然要漂漂亮亮,的確在死者離開人世間後,務求給死者一個乾乾淨淨的遺世容顏。

每份工作都有自己的甘苦談,納棺師可想而知,必須「服務」許多僵硬的逝者。大多數人會認為這個行業有許多負面想像空間,很髒、灰暗,容易沾惹上不乾淨東西。但是話說回來,這不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一段過程。

電影跳過容易引起不悅的鏡頭畫面,換而言之,讓觀眾看見納棺師在各家庭出入之間,以一個奇特角度切入他們的家庭。

至少不是在一個值得歡樂的時刻。有人因為家庭壓力了結自我、因為車禍、自然死亡、有人孤單的結束…,光怪陸離的原因正在發生,不變的卻是傷心的家屬,不完整的一顆心。納棺師能做的,是靜默地陪他們走完最後一程。

從大悟抵死不從的排斥,看著社長冷靜、正確,又溫柔、安詳地為往生者處理身後事同時,大悟體會到一種心意。這份心意,是對於生命一刻的尊重,發自於心,體人於己。雖然不至於頂上一頭光暈當上飄飄然的小天使,卻總能體會一份默默行善不欲人知的快樂。

以奇觀類型而論,日前在美國造成轟動的【力挽狂瀾】和本片,都足以讓觀眾大飽眼福。一部是講述「摔角手」高低起伏的委婉人生,讓觀眾看盡台上兇狠血腥,台下溫馴歡樂的表演雙面舞台;【送行者】則讓觀眾看見身後世界的溫柔禮遇。

【力挽狂瀾】有米基洛克的真實人生寫照,因而感動人心,但是過了那渲染一刻退了新意,多少有些乏善可陳(泰半是導演及編劇問題)。【送行者】之所以彌足珍貴,在於大悟在體會生命尊嚴、莊重之後,電影還能反躬自身,回到大悟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上,由此足見編劇的鉤子放得很長,後座力道才更能打動人心。

一則是音樂的襯伴,大悟藉由悠揚樂音抒發自己的心意,於天地、於和風。一則由學習音樂之始,起於父親。不想卻在童年遭到父親遺棄,重回故鄉居住,免不了舊話重提,也見到父親過去與大悟相互交換的禮物。

這份禮物是顆石頭,被稱為石文,蘊含了贈予者所要傳達的心意。及至大悟在電影中解決了妻子、朋友、觀眾認同問題,(本想電影該就此結束),意外傳來父親的死訊。與幾十年未見父親重逢,又是生死兩分的當口,是見也不見,識也不識,既說不出口也再無從可說的惆悵。

最後這一段神來之筆,是本片高潮,(也是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主因),在最後這四個人的房間裡(大悟、妻子、父親、妻子胎中小兒),導演讓死去的父親開口說話,(必須賣個關子),而讓在場四人成就了生命的傳承與循環。

近年的【守靈夜狂想曲】(2006)算是比較接近本片類型的電影。但是【守】片藉由相聲大師子弟,在守靈夜以說學逗唱的歡樂方式來緬懷死者,比較接近黑色幽默的喜劇風格。若說【送行者】在音樂系統和優美畫面上接近韓國導演林權澤的【千年鶴】(2008),意境似乎又不夠唯美深遠。

【送行者】給我們的感覺,比較多是一種貼近生命、生活的認同。你可以鄙視死亡,可它總一天在你身旁降臨。在不得不面對情況下,這部電影反能以一種輕柔的方式,熨貼在你我的心裡,多了一層坦然、一層尊重,多了一份對家人對朋友、對生命的珍惜和珍重,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最大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木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